写作作为一种精神分析实践

个人的写作实践与获益

写作,或者更加广义的创作,是我一直以来的习惯;是我持续思考的主题。

作为习惯,开始学习精神分析以来,我的写作同样不曾间断地发布在公众号何苦开心,同时也留存了大量的笔记片段,目前持续收录在我的数字花园之中。

作为思考,我在 2020 年做过付费分享写给咨询师们的自媒体创作指北的一些活动,并以此为参考发起了「搞创作的咨询师们」线上社群,预计我在塔维最终的毕业论文也会和这个话题相关。

写作有关的尝试最初当然与来访者招募相关,但很快其实已经超越这一目的,成为我得以消化、整合所学的最佳方式之一。回过头来,不可免俗感慨,我自己才是这一实践的最大获益者。恰是在不断的表达之中,我才真正能够言语化与沉淀精神分析体验,而它的作用甚至不是个人分析所能够替代的。

通常国际标准的精神分析训练并不包含学术写作,如有针对写作的课程,更多是案例报告;除非本身带有学历的分析学院,比如我的学院洛杉矶当代精神分析学院(ICP)之前曾要求毕业论文写作,至今包括独立研究,或作为学院特色加入,如主体性精神分析研究学院(IPSS)以论文作为毕业要求。

精神分析学界对于写作训练的缺乏一直有所认知,比如,今年开始,国际精神分析自体心理学协会(IAPSP)开始写作导师项目,试图以此作为补充。我也参加了这个项目,目前正在跟随我的导师洛杉矶当代精神分析学院精神分析师 Stacy Berlin 进行写作训练。

另外,如我在为什么(不)选择塔维中提过的,想要强化学术写作能力也是我来塔维的原因之一;这一目标贯穿始终,也曾出现在我的个人陈述中。开玩笑时,我会说,自己根本是想要更好来做精神分析科普才辛苦跑来读书。

这个过程之中,我也确实得到了一些比之于自己摸索更多一些的写作感悟,借此做一梳理。

写作为什么是重要的?

写作作为一种思考方式

写作是一个公开的思考过程;事实上,只有通过写作,我们才能思考。卡片笔记写作法:Write as if that is the only thing matters. (写作就像这是唯一重要的事。)

仅以案例写作而言:个案报告的写作本身就是我们理解来访者的过程,也是锻炼个案概念化能力的方式

洛杉矶当代精神分析学院(ICP)的案例写作课程之中这样讨论:案例研究是精神分析的黄金方法,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运用精神分析理论,是我们需要持续进行的一种训练。

案例写作之外,写作对于思考过程的促进还体现在写作可以带来问题意识。更进一步,只有写才能真正地读。如果不需要写,阅读文献就是很快地过去,不会真正地理解和消化文献的内容。只有当带着一个问题去写作的时候,才会更有针对性,更加细致地阅读文献,比较多家的观点和方法。所以只有在写作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搞明白理论。

写作作为自由联想与创伤转化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写作本身就是一种言语化的过程,就像我们在分析中做自由联想一样。

写作让我们把脑中的任何东西都写下来,然后再去归纳整理整合,这实际上也是一个促进心智化的过程。

最小单位的强迫性重复就是念头;这也是为什么写作甚至有助于克服强迫性重复的原因之一。通过将那些不断重复的念头记录下来,我们可以借助整理过程对于想法进行更新、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念头就不再仅仅是简单的重复。

通过把一些难以言说的感受和经验转化为文字,把一些碎片化的领悟变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写作成为一种创伤转化的过程,因为创作是我们面对创伤能做的最好的事情

当然,写作也会遇到很多阻抗,因为我们内心有很多审查机制,不能真正表达自己。这时候,精神分析又能反过来帮助我们克服写作的阻抗,让我们更加勇敢地去分析、去创造、去表达。

写作的治疗作用在精神分析之外也多有讨论,如《写出我心》

写作促进隐性知识发展

写作的优势之一就是促进隐性知识的发展。隐性知识通常是专家知识,如果不加以记录,就不知道它在那里,而如果不知道它在那里,就无法检视。如果不去进行写作,有时候你甚至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也不知道自己的头脑有多么空白。很难传达给他人,更难进行进一步的发展和评估。

写作就像是一个过渡空间,可以在其中存放思想。当你把头脑中的思想转化成文字,放在实体纸面上,它就变得可以被探索、扩展和玩耍的东西。这个时候,你也能够认识到有时你的想法可能并不切实际,也就更容易看到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而在精神分析中,隐性知识的积累是非常重要的。精神分析是一种训练。而之所以这样讲,就是因为,精神分析是一种内隐知识,无论身为咨询师,经由督导传承,还是身为被分析者的经历。而内隐知识作为一种经验是很难沉淀的,当然训练本身就是一种沉淀,这也是我们提倡浸泡式训练的原因。因此,写作在精神分析领域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写作整合消化碎片体验

「不动笔墨不读书」,当然早就不是什么新鲜的道理。我们日常训练中,即使阅读大量文献,通常也只是在研讨会上参与讨论,或者在临床工作中暗自揣摩,即使留下印记,或也短、浅,零碎;更不用说个人分析、督导、临床工作。精神分析学习日常、分散,无处不在,非常容易造成这样一种现象:似乎有了一些感触,但随即就忘记了,片甲不留,只得安慰自己「潜意识已经学过了」。

这种情况之下,卡片笔记写作法变得非常有益,因为零散思考、长期记录,连点成线,便可以整合为完整经验。具体实例或可进入我的数字花园查看。事实上,这样一篇文章本身也是若干笔记整合的产物。

反过来说,不去写作,就不必更进一步深入思考;非常容易就停在表层那里了。只有在发现自己其实讲不清楚一个概念的时候,才可能回头钻研,只有真的想要批判性论述一个主题,才知道要去做一份尽可能全面的参考书目,而不可只凭一本书、一个作者变得偏颇。

用精神分析的话来说,动用消化能力,才会知不足而有余

Ogden 在与 Gabbard 合作的伟大文章 On becoming a psychoanalyst (成为一名精神分析师)之中,将写作看作是分析师成熟过程的重要一环.

creating/discovering themselves as analysts in the experience of analytic writing 在分析性写作体验之中创造 / 发现自己作为一名精神分析师。

文章之中,他们甚至讨论了此文合作写作本身也是一种重要体验。

你或许可以看到我的文章题目「写作作为一种精神分析实践」也是极大受到这个想法的启发。

写作作为公共知识的沉淀

另外,课纲同样提到为什么写作是重要的:

我们应该更多地参与学术写作,因为这样我们才能维持我们的学术讨论,给后代留下一个好的精神文献库。如果没有公共的表达和写作,我们就没有办法和同行交流,没有办法检视和发展我们自己的思想。

即使如前所述,精神分析训练之中的写作训练向来不足,写作实践却总是精神分析的重要传统;也是我们目前能够读到的厚重文献来源,是精神分析不断发展、冲突却保持活力的基础。

弗洛伊德终其一生都是一个勤劳的作者,不断写作、修改——我们都知道,阅读弗洛伊德不可略过注释,这本身也是他对于卡片笔记、双向链接的实践了。

温尼科特的散文,甚至诗化语言;克莱因的晦涩;科胡特的严谨……

之前阅读联想之中提到过的督导的督导 Marian Tolpin 也是如此:

对我而言更加新鲜的是 Marian Tolpin 在写作上的兴趣、理念与方法其实与「卡片笔记法」如出一辙,比如:写作作为一种自下而上的思考方式,「在我写成之前,我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甚至拥有一个计算机专家为她整理草稿。

写作可以通过训练提高

写作为我们提供了检视自己思考过程的机会,只有如此,才能改进思考。我们也可以从伟大学者的思维缜密、清晰之中推断出来这一点,同时,这也是写作训练的必要,以及有益。

《芝加哥学术生涯规划》:

撰写一篇论文并进行长期研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完成这项任务的人也会因为完成任务的过程而发生改变。在现代社会,人们可能很容易忽略这样一个事实,即传统仪式的本质就是:人在经历过严格训练之后会有所改变。研究生在 5 年后毕业时,不能还保留着刚入学时的思维和习惯,而应该有所改变。

从大约今年 2 月份开始,论文提交的截止日期接踵而至,几乎没有时间可以蹉跎。

后来我才意识到,塔维设计的论文提交分布其实非常科学:首先是一份 1500 词的 formative assessment 作为尝试,得到反馈之后,一段时间可以专攻一篇命题作文的理论 essay,后面进程逐渐加快,几乎同样时间之内需要提交理论、应用、观察三篇 essays,但因有了前面的训练,加之要求、难度不一,竟然也不再感觉(时间上或内在)「紧张」。回过头来看当初简直不能完成的任务,不由升起一种仿若健身之后肌肉增长一般的带有胜任力的感受。

最后

愿大家多读书,多写作,如是,「不愁个案」也只是一个副产品罢了。

提到此条笔记的笔记 Notes mentioning this note

没有提到此条笔记的笔记。There are no notes linking to this n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