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联想 06|费伦茨、巴林特:精神分析的隐藏瑰宝

再一次重新启动

我一直试图重新启动阅读联想,已经尝试了几次。每次尝试重新启动的原因都很相似,感觉这样的做法能够记录下我在学习中的心得,并为同行或爱好者提供更广泛的视野。

每次启动或启动失败的过程中,我实际上都是在进一步梳理自己创作的流程。每次失败都是因为我的流程还是有点过于繁重。因此,我希望逐渐将其模块化,使其更轻便,仍然能够保持稳定的更新。

目前,我已经梳理好了两个部分。一个是我的笔记创作系统,即我的渐进写作系统,也就是我的数字花园,目前已经发布。另一个是我的精神分析泛读系统,它有点类似之前发布的精神分析文献库,但有几点不同。首先,我使用 Notion 来构建它;其次,我使用了一些 AI 工具来辅助生成内容;第三,目前包括了视频、博客、文章等,媒体形式更加丰富。后面可能会将资料库做成一个付费内容,但还没有确定。

随着我每天的学习、阅读和思考的进行,这两个部分几乎是每日或每两三天就会有更新的。

因此,我目前的想法是将这两个部分的内容整合到阅读联想中,并形成一个每周简报。这还是我想要尝试的做法,而目前我的工作和学习任务相当繁重,所以我不是非常确定,但我觉得可以试试看。

说实话,我之前的项目已经完成了,现在开始了精神分析师培训;最近的学习状态有点进入了一种有点厌食的状态,没有之前那么兴奋。新的东西似乎更多地是在查漏补缺,更加深入。所以进度感不会像刚开始学习的时候那么强烈。这也是我想要重新启动阅读联想的初心,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我的动力。

因此,正如 Bob 所说,这是以利己为出发点的利人。何苦开心向来也是如此。

费伦茨

最近主要在阅读巴林特、费伦茨。费伦茨的著作,如《言语的混乱》,这就不用多说了,可能是他最著名、最伟大的作品之一。我去年花费了一段时间广泛阅读当代作者关于费伦茨的导论(如 Sándor Ferenczi: A Contemporary Introduction等),对他的基本理论和临床有了一个概括的了解。我也一直都是国际费伦茨网络(International Sandor Ferenczi Network)的会员,一直关注协会的各种讲座、出版物和信息,因为我一直认为费伦茨可能是精神分析史上最伟大的分析师之一。他甚至是第一个在科胡特之前提出「共情」概念的人,甚至可以说他是自体心理学的先驱。只是由于精神分析内部的斗争,弗洛伊德对费伦茨的矛盾情感,以及后来与费伦茨的脱离,导致费伦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掩埋在精神分析的历史中。但随着当代精神分析的发展,费伦茨重新被发现,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人物。

这一次阅读,一方面是出于我个人对费伦茨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们学院对费伦茨的作品非常重视。在一些更年轻的学院中,费伦茨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

这次我主要阅读的是费伦茨的临床日记,确实是他每日写下的临床记录和思考。这是我刚入行时一直努力阅读但没有完全理解的内容。这一次虽然还没有读完,但有了一些新的体会。

在这次阅读过程中,我似乎对费伦茨有了一些去理想化的倾向。我逐渐看到,费伦茨的相互分析实际上是确实出于一种付诸行动,而不仅仅是技术探索。这确实是一种需要被淘汰的技术,它起源于费伦茨自己没有完全分析的事实,尤其是他对自己的分析师弗洛伊德的负性移情没有得到完全的分析,这是这个技术产生的前提。此外,在一些病情较为严重的病人那里,由于病人自己无法捕捉到或体会到分析师的心智,会对分析师有很多过度分析。而在巴林特的《基本缺陷》中,他对此进行了非常详尽的阐释。这样的双重动力导致费伦茨尝试了相互分析,这是我们目前已经不再需要的一种技术。

巴林特

巴林特是费伦茨的弟子,也是推广费伦茨的人。

巴林特的重要之处,其实也在连接了自体心理学与客体关系。几乎唯一一本与之相关的著作 Theories of object relations: Bridges to self psychology,开篇就是巴林特。

他的写作如此顺滑,流畅——如果不是和 André Green 一样,中间总要去引用弗洛伊德再从他的观点导出——这本书的写作简直可算清晰且优美。对于俄狄浦斯,基本缺陷和创造的三个领域的划分,到了现在已经算不得是创见,温尼科特当然说过,其他理论家或也可以推导出来,几乎可说是共识。但他讲得可以说是更加清楚。如果之前没有思考或者关注过这个问题,第一次读,当然能够解惑,如果有过基础,就更加清晰。

说到底,当代精神分析无非试图扩大工作范围而已。

基本缺陷——俄狄浦斯冲突,或者经典精神分析要求一个前提条件:病人能够把诠释作为诠释来听;等于病人有一个足够好的能够配合的自我功能。但是,「病人能够把诠释作为诠释来听」,这句话本身就是天才之语。等于绝对依赖时期;等于早期创伤;等于前俄狄浦斯;等于基本自恋创伤;等于尚且没有客体恒常性;等于边缘 / 自恋。(全书中间很大一个部分也是在讲弗洛伊德的 primary narcissism 为何是一个站不住脚的概念;在讲自恋。)

令人震惊的是创造领域(the area of creation)——这和过渡空间几乎一致,但是温尼科特名声大震,到哪里说理去?

谈到退行以及是否满足,恶性、良性退行;或 regression for gratification / recognition;也是巴林特对于费伦茨的工作发展,对于后者实验技术的一种思考与验证。

这两位作者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主流精神分析理论家。但这也是我在精神分析师的训练中更想去探索的一部分,即查漏补缺、深入挖掘精神分析的隐藏宝藏。在这个过程中,我还观看了一些与之相关的网络视频,如The Future of Psychoanalysis: Preserving Jeremy Safran’s Integrative Vision,这些具体的内容都在我的资料库里。

提到此条笔记的笔记 Notes mentioning this note

没有提到此条笔记的笔记。There are no notes linking to this n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