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精神分析体系

受训于芝加哥精神分析学院,我一直以为美国精神分析培训体系是相对容易理解的:培训任务绝大多数由精神分析学院承担,除了少数个例之外(如纽约大学[1]精神分析项目同时提供博士学位,哥伦比亚大学[2]精神分析项目为其他博士候选人提供精神分析额外支持),精神分析学院提供的培训属于继续教育,而非学位教育。且大多数遵循心理动力学项目、精神分析项目的培养路线,不同学院根据自己特色搭配成人、儿童青少年方向,婚姻、家庭治疗或者研究、学者项目等。精神分析学院一般都有美国精神分析协会  APsaA[3] 认证,候选分析师自动成为其会员,但是,根据国际精神分析协会 IPA[4] 的不同标准,不是所有学院分析项目都能得到 IPA 认证。

与之相比,直到现在,英国培训体系还是令我困惑,以至于每次与老师、同学闲谈,我都要抓住机会再问一遍:英国精神分析培训体系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但直到现在,也不能说完全摸清。

本文就是根据目前收集到的有限信息撰写,想必包含许多谬误,欢迎指正

昨天与朋友聊天,英国心理治疗绝非精神分析独大的状态,又有各立门户之感。

英国心理治疗资质认证由专业协会进行审核和监督,主要心理治疗专业协会有英国心理咨询和治疗协会(British Association for Counselling and Psychotherapy,BACP[5])、英国心理治疗理事会(United Kingdom Council for Psychotherapy,UKCP[6]),英国心理治疗基金会(British Psychotherapy Foundation,BPF[7])等。具体到精神分析来说,以上组织的「问题」在于,它们并不只是包含精神分析流派,而是基于全部心理治疗。如果以此为据寻找分析师,或者寻找培训,都是效率不高的一件事情。精神分析专属理事会(British Psychoanalytic Council,BPC[8])要更加专门一些,但是,同样包括荣格等更加广义的「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可参见王峘老师如何在英国找治疗师

与美国各个精神分析学院林立的状态不同,英国接受精神分析受训的机会既可说多元、复杂,又显得其实有限:在 BPC 网站上,我们能够看到提供认证的培训机构,超过二十家,包括但不限于塔维、安娜·弗洛伊德中心[9]、英国精神分析协会(British Psychoanalytic Association,BPA[10])、英国精神分析学会(British Psychoanalytic Society,BPS[11] - 英国精神分析学院也是这家);当然也包括爱尔兰、苏格兰分属协会。

(请告诉我,被种种缩写搞晕的不是我一个人。)

塔维自身的培训项目繁多,路线同样比较清晰,临床培训大概也是按照更加基础的项目 -> 动力项目 -> 分析项目来走,分析项目同时提供博士学位。动力项目毕业之后自动获得 BPC 的心理动力学治疗师 psychodynamic therapist 认证,分析项目毕业之后自动获得 BPC 的精神分析治疗师 psychoanalytic therapist 认证。

但也听说其他一些精神分析项目并不一定要求首先有过动力项目的受训,虽然对于临床经验、个人治疗也有要求。所以也有治疗师没有动力项目,而后续转为精神分析项目。

我的许多同学都在考虑后续受训,或许是因为对于塔维已经熟悉且有归属感、认同感,他们之中绝大多数考虑的都是塔维自己的项目,只有少数同时申请安娜·弗洛伊德中心;至今没有听说有人申请 BPS。当我询问他们精神分析受训可能的选择的时候,他们甚至也并不会例举后者。但是,塔维分析项目当然同样竞争激烈,以今年的儿童精神分析项目 M80 为例,我的朋友参加群面 10 人,同样的组别共有至少 3 组,且还有去年申请未被录取、今年继续申请的其他组别。

但是这里有一个名号上的微妙区别:据我分析师说,在英国其实只有英国精神分析学院毕业,并且接受每周 5 次个人分析的受训者才会获得精神分析师 psychoanalyst 的名号,其他毕业要求没有包括每周 5 次个人分析的受训者(包括塔维,BPA 等)只能被称为精神分析治疗师 paychoanalytic therapist ——虽然二者或许并无实质上的差别。在我看来,最为吊诡之处在于,名号区分其实并没有带来任何临床和执业区别,无论 psychoanalyst 还是 psychoanalytic therapist 都被允许以一周 5 次的频率与来访者工作。

说到这里,之前有问 Juliet 有没有一周 5 次的病人,她说:今天谁还会做一周 5 次的分析?朋友笑着指我,这位一周 6 次。Juliet 立刻倒戈,如果你们要好好学习精神分析,那你们就应该这么做!后来她又说一周六次是 American thing ——因为英国人通常不这么做。但这算不得是一件 American thing,美国与之区别更是没有 5 次、4 次的机构相关严格区分而已。对我来说,这个区分实在过于强硬、没有必要,且显得非常政治。

据 Juliet 说,如果是儿童青少年受训的话,英国政府其实是有补贴的,在受训中,不但能够安排实习岗位,且实习是有收费的,更进一步,英国政府将会补贴个人分析的费用。但是,这些名额非常有限,且对于临床经验有一定要求。比如 BPS 可能一年只有 30 名左右。Juliet 鼓励我们说,这些补贴实际上非常欢迎多元化背景的学生申请。不过,以上补贴只限于儿童青少年方向,成人方向是没有的。

另外一个重要区别在于,英国完全将婴儿观察包括在精神分析受训中,「每个人都要做」,但美国却不是这样。Juliet 以为美国受训也是需要的,不过,据我所知,至少芝加哥完全没有婴儿观察要求,甚至连这个模块也没有。最近在看各个学院的分析项目,的确有学院将之作为模块囊入,比如 IPI,可是更像学院自主选择,而非统一规定。

而且英国对于婴儿观察的要求之高,强调之重,每每让我惊讶。我的许多同学都想要进一步参加塔维或者其他机构,比如安娜·弗洛伊德中心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动力学受训,后者要求两年的婴儿观察作为申请基础,也就是说,必须提交两年观察之后才能申请。(我们项目的毕业要求是一年观察。)考虑到两年时间对于观察家庭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承诺,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而且,不只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动力学项目,绝大多数后续临床项目都要有婴儿观察作为基础,分析项目当然也是一样。这也是为什么任何项目几乎都要配备婴儿观察模块的原因。这也无怪许多同学需要先修其他项目完成这一要求。

不只如此,在我有限的了解之中,即使非精神分析受训之中也有类似的要求。比如,在我联系的一家大学附属幼儿园中,他们就非常熟悉观察,而且这所大学本身的学生也有观察要求,即使精神分析并非他们所教授的专业。

关于观察的部分,我会另外撰文,本篇只是想要说明培训系统的差异,这也和 Winnicott、Bowlby 延续下来的传统极其相关。

除了以上机构,英国同样有些大学开设精神分析相关专业,但是,大多更加偏向人文、研究,而非临床。

提到此条笔记的笔记 Notes mentioning this n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