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是最先发生的
为什么我们有时很难进行 [[ 批判性思维 ]],有时为什么很难反思呢?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最早感知到到的身体反应,随之我们的情绪会显现出来,因为情绪本身往往是一种身体反应,一种生理的体验。但当情绪浮现时,我们会迅速产生各种想法,以捍卫我们的情绪,使自己相信情绪是合理的。例如,我们可能首先感到愤怒,然后会生成大量解释为什么我们感到愤怒的思维。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可能会开始相信,我们是因为这些思维而感到愤怒,但实际上,这些思维都是情绪的反应。或者我们也可能会产生大量的思维去所谓防御这些情绪。如果我们无法创造一种安全空间,能够思考,能够与情绪保持一定距离,我们就会觉得这些想法非常真实、非常切实,就会不断地追寻这些想法,从而产生更多的想法,最终甚至可能采取一些行动,如精神分析所说的付诸行动。然而,这些一切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情绪,情绪是首先发生的。很多时候,情绪发生得非常迅速,我们很难意识到这一点。
Related
提到此条笔记的笔记 Notes mentioning this note
使用理论合理化感受是危险的
我们往往是先有了一种感受,然后再去寻找一个理论来支持或解释我们的感受。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受教育程度高,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很容易接触到各种抽象、复杂、缺乏上下文的理论。我们可能并不真正理解这些理论,但却用它们来套用我们的感受,试图让我们的感受显得合理。但实际上,感受可能只是我们自己的主观体验,而不是客观事实。当我们用理论来合理化我们的感受时,我们就固化了我们原先的立场和观点,失去了[[从象征而非具象层面思考
象征性思考的能力]]。这可能是一个问题,因为[[情绪是最先发生的]],感受和情绪是先于理论存在的,理论只是后来加上去的解释。如果我们不去探究自己感受的真正来源和意义,而只是用理论来掩盖自己的原始情绪,那么我们就会误以为自己的感受是客观存在、不可改变的。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这种切实([[想法并不切实,而是受到情绪很大影响]])本身就有一定的危险性。
想法并不切实,而是受到情绪很大影响
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是,想法并非是切实的,而是受到你的情感、身体状况以及外在环境的影响。这也是[[认知行为疗法]]的基础之一。这同样也是批判性思维的基础。然而,如果我们不能真正认识自己的情绪,即使我们学了很多[[批判性思维]]的理论和原则,仍然会陷入思维陷阱中。这需要时刻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缺陷、脆弱的人类,任何想法都不绝对可靠。
真正动荡与感到不安的是内心
那种总是感到无法安定下来,不断经历动荡的感觉:一方面,这当然是因为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事情,所以情绪总是被激发。但另一方面,只有当一切都安定下来时,你才能体验到安全感,所以在这种认知下,你很难真正感到安全,这种感觉本身是源自内在的不安全感和内在的动荡。